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掌柜取出六十两的银票递给郑小满,银票一共有三张,郑小满看了下上面的数额,是三张二十两的银票。

郑小满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银票是什么样子,虽然看不出真假,但是她不会怀疑白掌柜给她的银票是假的。

她将银票递给她娘,周春凤激动的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这才小心的把银票接过来。

之后关于卤猪头肉和猪下水每天的供应,白掌柜和她们又签订了一个契书。

契书上有她们每天需要供应的数量,当然这数量会根据季节或其他特殊情况进行增减。

如一方不能再履行约定,必须提前三天告知另一方,否则将要赔偿对方的损失。

好在这阵子郑小满和她哥学了不少字,总算能把契书看下来了。

双方确认没问题后,就在契书上签了字。

契书一式两份,两边各留一份。

之后郑小满就将三道菜的菜谱仔细的复述了一遍,白掌柜执笔将其都记录下来。接着她又带着曹大厨去了厨房,将这几道菜重新做一遍给他看。

回家的路上,周春凤怀里揣着六十两的银票,走起路来都觉得有些飘。

这是六十两,不是六两啊,她闺女竟然这么容易就挣来了这么多钱。

郑老头心里也震惊的不行,他这一路走的提心吊胆的,生怕出来个人把他们三个给打劫了。

好在他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三个人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

家里的郑大山和郑老太太正等着着急,这都已经过了平时回来的时辰了,可现在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就在郑老太太都打算自己去镇上找人的时候,三个人终于回来了。

“哎哟,你们三个这是出啥事了,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郑老太太狠狠地松了口气,看着自己老头子的目光十分不善。

郑老头嘿嘿笑了两声,“老婆子,今天有好事,大好事!”

郑老太太疑惑的看着他,“有啥好事能把你乐成这个样子?”

“走走,咱们进屋说去。”郑老头警惕的看了看院子外面,拉着老婆子的手就往屋里面走。

周春凤也满脸笑意的扶着郑大山往屋里去,郑小满也只好跟着去了屋里。

“春凤啊,你把那钱拿出来给你娘看看,我和你娘这辈子还没见过银票长啥样呢。”郑老头看到儿媳妇进屋,立刻对着她说道。

“哎,爹,我这就拿出来。”

周春凤应了一声,从怀里将三张叠的十分整齐的银票拿出来放在炕上。

郑老太太惊呼一声,“呀,这哪来的银票啊。”

郑老头很满意看到她的反应,这才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和他们说了一遍。

郑老太太欣喜的拿着银票来回翻看着,这可是六十两啊,她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郑大山惊讶的张着嘴,闺女她们出去一天就带回来了六十两银子,这咋感觉一切都和做梦似的呢。

郑老太太将银票小心的折好递给周春凤,“这钱你可得放好了,这银票看着就不如银子让人踏实。”

周春凤接过银票笑着说道:“娘,我也这么觉得,还是那银子拿手里让人更安心。”

郑老太太拉过郑小满,把她抱在怀里好一顿稀罕。

“我的大孙女怎么这么厉害呢,你可是咱家的大功臣啊。”

郑小满嘻嘻笑了出来,“奶,你这么夸我,我可要不好意思了。我就是赶巧了自己琢磨来这几道菜,谁知道还真被那酒楼掌柜给看上了。”

“奶的乖孙女哦,你有了这做菜的手艺,奶以后也不用替你担心了。不管啥时候,凭着这手艺,你都能养活好自己。”

“奶,我本来就不用操心的,就算不会做菜,我还会养猪,会养鸡,我可能干着呢。”

郑小满得意的晃了晃小脑袋。

“哈哈,对对,我孙女最能干了,这个家没了我孙女都不行。”

郑老太太是真心喜欢这个孩子,将她又往怀里抱了抱。

郑小满也高兴的窝在她奶的怀里,感受着上一世从未感受过的长辈的疼爱。

郑大山这会儿也从惊讶中回过神来,看着闺女的眼神都发着光。

周春凤笑着说道:“还不止这六十两银子呢,今天咱们还和酒楼说好了,以后每天都会给他们送猪头肉过去。

今天咱们这猪头肉和猪蹄,就挣了五百多文。再加上摆摊挣的钱,咱们今天一天就挣了小一两银子。”

提起这个,周春凤真是心里都要笑开花了。

比起卖菜谱的钱,她更看重这长久的买卖。

就算之后不去摆摊了,光给酒楼供应,每天还能挣上半两银子呢。

有了这些钱,她们家能把房子好好的修一修,也能把冬衣棉被全都置办上了。

郑大山没想到这好事是一件接着一件,看着闺女的眼神,是又心酸又高兴。

家里现在总算是不缺钱了,但是这都和他这个没用的爹没关系,那都是她闺女一点点挣出来的辛苦钱。

郑大山抬起手拍了拍闺女的脑袋,“我家小满最是能干呢,比爹都要厉害。”

郑小满从她奶怀里出来,走过去拉着她爹的手,“才没有呢,还是爹最厉害。我们都是爹爹养大的,都是爹爹教导的好,我们才这么厉害。”

“哈哈哈,你个小机灵鬼哟。”郑大山听了闺女的话,哈哈大笑出来,心里那点酸涩也跟着消散了。

等到晚上郑清明和立夏回来,就得知家里今天挣了六十多两银子。

两个人又把郑小满好一顿夸,郑清明更是坚定要好好读书,他可不能被妹妹落的太远了。

晚上吃过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这六十两该怎么花。

郑老头想了想说道:“我觉得还是得买地,这做生意谁也不能保证做的长久了,还是种地最踏实。”

周春凤点点头,“对,是得买些地。只要有地,咱们一家子人就饿不死。”

其他人也都觉得买地好,只有郑小满不太赞同。

种地太看老天爷脸色了,赶上风调雨顺的年头那还好,要是赶上大旱或者大涝,地里有太大的可能颗粒无收。

所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买地可以,但是最多也就再买两亩地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