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恶毒女配是打不死的小强 > 第171章 最好最温暖的归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外,赵宁非常重视教育,建立学校和书院,培养各类人才,推广文化知识,推进文化融合。

东北那个地方,各族人口聚居,贵族之间盘根错节,利益纠缠很厉害,赵宁来后,镇压一批,提拔一批,鼓励各族有为之士入朝为官。

他手段变幻莫测,一会儿雷霆霹雳,一会儿春风化雨,地方豪强,最终不得不纷纷低头拜倒。

几年之后,安州和渤海一带日渐人多,竟有几分鱼米之乡的光景。

不过,终究无法与京城,江南比,甚至连开封,洛城都比不了,所以也没人放心上。

十年后,太傅病逝,赵宁甚至还专门入京吊唁,很是博得一番好名声,还因此又吸了一批中下层人才,把新科状元傅明卿也带走了。

赵瑄恼羞成怒,此时他已掌控不少实权,直接断了东北的粮食武器供应。

不想赵宁已今非昔比,赵瑄的断供,对赵宁已毫无威胁。

此时的东北,粮满地,谷满仓,海边晒盐,山上挖煤,江边冶炼……东北的官场,升降全凭自身本事,大小官员铆足劲来经营,东北的民生,一派欣欣向荣。

别说平民百姓了,一般地中下层官员,地主,富商,有门路的,都想往东北跑好吗?

赵瑄奈何不了赵宁,但盯上这块肥肉的人多了去了。

东瀛,高丽,北胡,西胡,从海边,从陆地,从四面八方来,都想啃下这块肥肉。

无奈……

一群等着立功的武官也在憋着劲呢,看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个个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咽不下那口气啊。

赵泓(赵二郎),霍凤起,董门六虎将……一个个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等着名垂青史,封狼居胥了。

于是,继人才辈出的文官之后,各路武将也纷纷崭露头角。

东北的上空,群星荟萃。

东北这片苦寒之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命力。

东北,虽然仍在魏朝版图,但谁都知道,那只是名声而已,实际上的东北,不但魏朝掌控不了,赵翼反而还担心等他老后,赵宁反杀回魏朝。

赵瑄总觉得父皇日益昏庸无能,任朝中老臣尸位素餐,机构臃肿,政令难通。

及到他监国亲政,几番改革受阻,才知既要好名声,又要好成绩,委实不容易。

数年之后,皇后和赵翼先后薨崩,赵宁携幼子入京吊唁,赵瑄趁机扣住赵宁父子为质,想收回东北。

谁知齐王妃并不买账,也携长子在安州声明:

赵瑄如若不仁不义,残害手足,吾等也不惧同室操戈,兵戎相见。

赵瑄没想到母子二人竟如此大胆,绝情。

更没想到,东北那帮文臣武将竟然也纷纷用行动支持。

文官迅速调集粮草,武将纷纷调兵遣将。

没多久,赵泓与霍凤起率兵护送齐王妃母子南下,在关外虎视眈眈。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平静了三四十年的魏朝,一时风起云涌,天下百姓,想起前朝战乱时的苦难日子,莫不怨声四起。

不但有老臣以头撞柱痛哭流涕,民间也是议论纷纷,骂赵瑄不仁不义,心胸狭隘,不配这大魏天下。

眼看这边骂声不断,北边大军压境,赵瑄也有点慌。

这些年来,一直是赵宁在东北为魏朝挡住敌犯,所以,北边关内虽有驻兵,但并不多,而且里面的官兵还和东北官兵从往过密,只怕一开战,他们就兵败如山倒。

大同那边虽有驻兵倒是不少,但赵宁手下大将不少就是出身大同,如今赵瑄不占理,只怕要把大同驻兵调过来,人家也未必真心为他打仗。

左右无法,赵瑄只得亲自上阵,夜访地牢。

曾经关押萧熠地地方,兄弟俩隔着栅栏凝视。

此时的赵宁,依旧丰神俊朗,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武将的豪迈。

而赵瑄,天天在前朝与文武百官扯皮,在后宫与百媚千红纠缠,早已经飞霜染鬓,大腹便便。

兄弟二人,相差十岁,倒像是两代人。

赵瑄突然就笑起来:“三弟,你视商氏如珠如宝,商氏却视你如泥如草,你知道她做了什么,她竟然要立你长子为王,挥兵南下,朕看你这条命,这番情意,在她眼里都不及权势重要。”

赵宁与商明月成亲二十几年,赵宁只商氏一妻,后院干净如水洗,三子一女,长子沉稳豁达,幼子健康活泼,反观赵瑄,三宫六院,嫔妃成群,天天上演宫斗剧,儿子生得多,死得也不少。

不得不说,赵瑄也是有些妒恨的。

如果最终不得不放赵宁回去,他也要在他们夫妻,父子之间,划上一道永远填不上的深沟。

赵宁听了他的话,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皇兄,您这话真是可笑至极,恐怕连三岁孩童听了都会忍不住发笑吧!难道说只要我的妻子将东北拱手相让,您就会放过我们一家老小的性命吗?

呵呵,我赵宁既然胆敢来到京城,自然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次入京,我可是赚足了好名声,如果您将我囚禁起来,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若是杀了我,更是大逆不道、丧尽天良之行。

而我的儿子恰好可以名正言顺地破关而入,为我报仇雪恨。

用我父子二人的性命,换取天下大一统,岂不是比您那些惨死在女人手里的皇子们要强得多?

至于我的的王妃嘛,就算把您后宫中的所有女子统统捆绑起来,也远远比不上她一个人!”

说完,他牵起幼子的手,柔声对他说:“圻儿,别怕,爹爹会一直陪着你,以后娘亲也会来找我们,别怨娘亲和大哥好不好?”

赵圻抿着嘴,大眼睛看着赵宁眨也眨的:“爹爹,圻儿不怕,娘亲好好,大哥好好。”

赵瑄:……

最终他不得不向赵宁赔礼道歉,还把好不容易拿下的大同以北的一个郡送给了赵宁赔罪。

……

赵宁携子北归,出关不远,便见他的王妃一身王妃冠服,站在前来迎接的文臣武将前面,笑意婉然。

那是他的明月儿。

他最好最温暖的归处。

欢喜从赵宁的心底流出,到了嘴角,到了眼睛,到了眉尖……

他策马奔过去,飞身下马,张开双手。

明月如他所愿,一头扎进他温暖的怀抱,听着他心跳的声音,那无处安放的心,终于落了实。

谁曾在深渊里绝望,无声的呐喊?

谁曾在黑夜里踽踽独行,无处安放?

谁又是谁的救赎?

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