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饱喝足了,再度商议下一步的行程。

“我的想法是边境不要去了。”

仇院端着茶杯,腿搭在一个塑料脚凳上。

“第一,去了太浪费时间,光来回的行程就要16个小时左右,大部分的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

“第二就是这里钓的也不错,鱼的个体还不小,寻找一下刚才的鱼群,咱们也许还有好的收获。”

“最后就是咱们这群人里面有5个上岁数的,这个天气这个风浪,就算我们吃了大白兔,也经不起折腾。”

“我的意见发表完了,谁同意,谁反对!”

“我同意!”李国振第一个出来支持仇院的决议,说实话,这么折腾他也受不了,能这么爽的在近处钓鱼,谁不高兴?!

“我也同意!”

“嗯,附议!”

“也算我一个,我们五常表决完了。该是执行的时候了吧!”

毫无商量的意思,五个老家伙就把接下来的行程定的死死的。

没办法,这里有工作上的老大,有自己家的老丈人,说了就得听。

再者说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就近能钓爽,何必还要舍近求远,缘木求鱼呢!

敖海源钻进二楼的驾驶舱,打开窗户,一边开船一边观察着周边海面的动静。

很奇怪,刚才的鱼群说啥也找不到了。

按理说那么大的一个鱼群,不应该扭脸儿就没了啊,满打满算他们喝茶聊天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啊。

敖海源觉得这么耗油也不是个事儿。

周边海域的雾气是不少,但是有颜色的值钱的却没多少。

就在敖海源想随便找个地方停下来钓会儿得了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左舷45°200米左右的地方,那颜色怎么说呢……

要是生活,肯定不愿意看见这种色儿,可要是在海里钓鱼,敖海源对这种颜色可是喜欢的紧。

这雾气的颜色,绿的浓艳,绿的那样有生命力,绿的那样耀眼,绿的那样有光泽,绿的那样明亮。

犹如黑夜中的大海镶了一片玻璃种的帝王绿翡翠。

“我嘞个豆,这是一片啥玩意儿啊……”

这片玻璃种的帝王绿翡翠可不小,面积大约有个7000多平米,差不多一个足球场大小。

停机,转舵后靠惯性顶着海流慢慢的靠近这片帝王绿翡翠的边缘地带。

通过鱼探显示海底的地形和鱼群的姿态,敖海源大致判定了水底下是个啥玩意儿。

至于是不是自己的判断,那就得看实战钓上来是个啥玩意儿了。

“换下钓组和钩子,水底下有可能有好货。”

敖海源从驾驶舱里出来后,告诉大家换下钓组。

敖海源这么一说,顿时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说说看,水底下是个啥好东西?我们也好相应的调整做准备。”

“我分析极有可能是沙板鲽鱼一类的东西,至于是不是,钓着看!”

敖海源从书包里拿出了一袋14号夜光鱼皮单钩,用前导线做了一个简单的三钩串钩组,给老丈人和儿子一人一套,其余人的自己做就行了。

三钩钓组很简单,大坠在下方每隔30厘米是一个钩子,最后的尾端又加了一个20来克的通心坠。

没办法,没有合适的铅坠了。

钓饵把鱿鱼条剪一下,分块使用就oK了。

果然,下钩后没多久,大家的竿子纷纷有了动静。

收线上来一看,果然如敖海源所说一般。

钩子上一条翻着白色肚皮的牙片。

“我去,海源你这判断可以啊!有如神助啊!你怎么算的,快说说!”

高主任从钩子上摘下来一条大牙片问向敖海源,嘴角翘起的弧度已经比AK还难压了。

“这个啊,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

“得得得,那就长话短说!”高主任打断敖海源即将开始的长篇大论,“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嘿嘿,就不!”敖海源狡黠一笑。

“从水温和主要可钓鱼种上,咱们这里的冬钓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11月中旬至12月的初冬,这段时间水温一般维持在10-15c,主要垂钓鱼种是暖温性鱼种,像鲈鱼、梭鱼、黑鲷等。”

“其次就是来年1到3月份的深冬,这个时候水温会下降至0-10c,主要可钓鱼种为冷温性鱼种,像鳕鱼、鲽鱼等。”

“而像六线鱼和黑头这些,整个冬季都可以钓获。”

“不知道你们感觉没感觉出来,今年的冬天明显有些冷,比往常要冷一些。”

“刚才我在鱼探里就发现,这片海域底部没有任何的障碍物,海底的鱼群游动轨迹起伏又不明显。”

“综合以上所述来看,我猜测水下大概率是鲽鱼一类的鱼种。”

“就目前的渔获而言,说明我猜对了!”

一边给高主任解释着,敖海源的手下动作也没闲着,抬起竿子拉起线,三条白肚皮的牙片晃晃当当的就上了船。

嘿,又是一竿三连中。

“得成比目何辞死,不羡鸳鸯不羡仙。”

看着敖海源摘三条鱼入钓箱,李国振在一旁吟出了一句卢照邻的诗。

在古人心目中,比目鱼是完美爱情的象征,充满神奇色彩;在今人看来,比目鱼不过是一群口歪眼斜、颜值低下的鱼,只配被端上餐桌。

难看的皮囊千奇百怪,比目鱼也各有各的丑法。

就比如敖海源他们钓的这种。

褐牙鲆,英文名olive flounder,俗名牙片,讹传为“鸦片鱼”,南北沿海皆产,黄渤海最多。

体长圆形,“表情”略狰狞,体长一般是40到80厘米,也有长达1.2米的纪录。

正所谓“鱼之大,一锅炖不下”,鱼摊上也常将大个体腰斩或切段出售。

体色呈褐色或黑褐色,深浅不一,一条鱼身上也可能深一块浅一块,就跟被谁揍过留下的伤痕一般。

其肉质清爽弹牙,口味鲜甜,最适宜清蒸、家常烧、酱焖或煎烤,也是备受本地人民青睐的经典土着鱼种。

“我去,大牙片?!!”敖慕之眨着眼看着敖海源钓上来的三条牙片有点儿傻眼。

“这地儿还有这个呢?”

敖慕之仔细地打量着那三条牙片,突然站起身来走向自己的钓位。

“你要干啥?收竿子干啥?不钓了?”

敖海源看着儿子的动作,不解地问道。

“换个更效率的玩儿法儿!”

敖慕之从竿包里抽出来三节竿子,组合好后居然是一支3米xh的岸投铁板竿。

真不愧是亲父子爷俩儿,当爹的喜欢用长竿子,做儿子的更喜欢玩儿长竿子。

装上一个5000的纺车轮,一个150克的大铁坠,还是三个底钩。

“不是,你哪来的这么长的案头铁板竿?”

敖海源对此也很是震惊!

我可从来没买过这么长的岸投铁板竿啊,这小子哪儿来的啊?

“甭猜了,那是我们给弟弟做的。”

小应走了过来打消了老敖的疑惑。

“前几次弟弟钓鱼卖的钱都归了海钓社,这孩子只落下了一个快乐,那么哥哥姐姐们送他一根竿子,很合理吧!”

好吧,敖海源对此毫无发言权。

但是这竿子貌似有点儿重吧?

敖海源从自己儿子手里抢过来这根竿子,试了两下。

嗯,看着很重的样子,但上手感觉还可以,平衡找的很好,握把的长度稍微长一些,轮座中心到握把底端距离有个50厘米左右的样子。

好发力,还不扎头。

挂好了饵,敖慕之走到船尾跟小应换了个位置,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投。

褐牙鲆的钓法基本是岸钓和船钓两种钓法 ,

如果是在岸边的话,我们就可以大力出奇迹。

将钓组大力抛出支好竿子后,静等褐牙鲆鱼上钩就行了。

如果在长时间内没有鱼口,这个时候就得采用“引逗”的方式,不断的将钓组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使线带动钓组不断的小幅度撞击海底,使鱼饵在水中上下摆动,进而达到诱鱼的效果,如此多次反复提拉定会让褐牙鲆中钩。

褐牙鲆鱼在吃饵时有一个明显的习惯。

就是当它发现鱼饵后,不是急于吞饵,而是会有一个品尝的过程。

这种鱼会把饵食吸入嘴中,然后观察其有无危险、软硬是否合口味,这个咂吧滋味儿的过程大概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当它确信没有异常后,这才会吞饵游走。反馈到鱼竿上就是瞬间抖动或弯曲,这会儿大力扬竿,鱼十之八九跑不掉。

扬竿后要及时、快速地收线,这是因为褐牙鲆鱼在上钩后会负痛下潜,力图贴近海底。

一但让它的阴谋得逞,它会立即贴近海底的礁石上,随即会从体内分泌出又粘又稠的液体,把自己牢牢地贴在岩礁上。

这时你就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也无法将它从岩礁上分开,直至断线折钩为止。

因此,当褐牙鲆鱼上钩后一定要快速收线,绝对不要给它喘息的机会,也绝对不能让它接近海底。

岸钓和船钓从理论上讲是相辅相成的,只是钓点发生变化而已。

船钓下竿也得采用抛竿远投的方法,这样鱼钩才能更好的贴近海底,加之不断地上下或拖动诱鱼,绝对会有比目鱼频频前来就范,收获喜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钩后的大牙鲆鱼特别有劲,收线时在水中呈或站或弓的姿势,感觉很是过瘾。

敖慕之将钓组抛出到目标海域后,没有着急合拢线挡,而是慢慢地放线至钓组落实到海底,感觉坠儿沉底之后,开始回收主线并将钓线绷紧。

把竿把夹在咯吱窝底下,身体贴着船尾的船舷及护栏,竿稍呈45度角指向海面。

等待一会儿感觉没口儿稍微提了一下鱼竿,收了两圈线重复刚才的动作。

这个过程就是要以静制动,采用以坠撞击海底,形成小范围泥沙“雾区”的方式引起褐牙鲆的注意,当坠撞击海底泥沙时能模仿泥沙中的蛤类海中吐泥的状态来诱惑鱼儿注意、觅食。

敖慕之的动作成功的吸引了水下一条大牙片的注意。

这条大牙片“潜伏”于泥沙之中,隐蔽的方法独特而“狡诈”。

在敖慕之挑动钓组第二次落下海底的时候,这条大牙片从远处快速摇动着边鳍,弓身离底直线游动“带”起身下周边泥沙,然后突然刹车,并同时向后退去轻轻落底。

由于惯性作用,被“带”起的泥沙薄薄地覆盖其背部和尾部,只露出两只警惕的眼睛仰视前面的钓组,打算来个“以静制动”。

观察了一小会儿,似乎感觉没什么危险,大牙片轻摇边鳍,悄默默地靠近距它最近的一个鱼块。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敖慕之发现自己的竿稍略微晃动几下,明白这是鱼已经靠近钓饵并进行试探性的啄食或者围饵窥探。

大牙片在试探几下后,以一个自以为的迅雷不及电驴快播之势,嗖的一口把鱼块吸进嘴里,顺势沉底趴了起来。

船上的敖慕之感觉手里的竿子快速地抖动了几下,然后就没了动静。

“看来是来鱼口了。”敖慕之开心心里默数60个数。

“57……”

“48……”

“34……”

“22……”

“20……”

“15……”

“5!”

“4!”

“3!”

“2!”

“1!”

敖慕之想立刻抽竿,但是手感和理智告诉他,还是稍微再等一下鱼口信号比较好。

强压下心中的悸动,敖慕之静静地等待鱼的反应。

果然,在60个数数完后没几秒,竿稍再次传来动静。

竿稍在突然颤动后大幅度弯曲且剧烈抖动不止。

“快扬竿,这是大牙片中钩后急速游离拼命逃窜的反应。 ”

一旁的张莹大声提醒敖慕之道。

敖慕之左手抓着轮座位置,右手握着纺车轮的摇臂立即提竿后扬,将鱼钩深扎在鱼口之中,然后迅速摇动线轮手柄收线。

“给你来个快速作合!”

水下的大牙片吃痛,立刻用自身特殊的“习性”反抗。

大鱼先将身体反弓,极力后摆,以形成前阻水流,通过身畔水流的变化,妄图以此增加钓手收线的阻力或系钩脑线的抗拉强度。

“我去,中,这家伙不小啊!”

鲽身反弓时,前阻水流产生的阻力更大。

现在给敖慕之的感觉就是用竿子在海里钓一只大风筝。

放过风筝的都知道,风筝面积越大,受风受力也越大,拉拽起来也越带劲。

不光是褐牙鲆,很多鲽类鱼都会这一招。

而且当此招不灵后,这类鱼又会采取顺着钓线回收方向急速前游的“伎俩”,使钓手在回收钓线时突然感觉阻力减小或没有阻力,进而认为跑鱼而放松钓线时,采用突然“甩头”的方式强行脱钩。

对于敖慕之来说,虽说我的实战经验没那么丰富,可我看的视频多啊,理论经验丰富。

敖慕之不断的采取将钓竿先下压后上扬的办法,将最开始的僵持平稳度过后,很快就把这条大牙片拉到了船边。

“我屮艹芔茻,小老弟,你这钓大鱼是不是家族遗传啊?你爸钓巨物,你也钓巨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