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小村脏事 > 第178章 土地庙的设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村的那几个人被抓到了,其中竟然有徐大海的侄子。

徐大海是徐村的重要投资人,通过五一节这次可谓是赔的血本无归。

徐村的村支书委托徐美荣和徐斌来找我道歉,希望我们签谅解书。

这事有可能就是徐大海指使的,而这几个年轻人都扛下来了。

徐斌提着几条华子和一箱茅台,这礼物可是相当贵重。

“潘哥,特意来向你道歉的。”

我没好气地问:“你跟我道什么歉,难道是你做的?”

徐斌说:“我这也是受人之托,你大人有大量。”

“你跟我说没用,跟我们群庙村三千多名村民去说吧。”

徐斌递给我一支烟:“这个事我们村的村支书也不知道,是这几个家伙私下决定的,你们农家乐的损失也愿意赔偿。”

徐美荣这时开口道:“这几个人当中还有我一个堂弟。”

我看了一眼徐美荣:“既然你开口了,那就赔偿50万,我签谅解书,至少让我跟村民们有个说法。”

徐斌一口答应下来:“行!”

徐美荣娇媚的看了我一眼。

我知道今晚上又该出力了。

就算我签了谅解书,他们这是刑事案件,依旧是要被判刑的。

经过托关系,走后门,花钱,这几个青年判了监外执行。

50万用来修缮被烧的包厢以及还要重新把鱼塘洗刷一遍,蔬菜的地都要翻几遍。

但是,我们村的村民对徐村的攻击是不会断的,村民们在抖音上声讨徐村,把徐村骂的狗血淋头。

赵悦还是很厉害的,制造话题,攻击徐村,把徐村的卑鄙行径全都说出来。

徐村的名声彻底毁了,他们投资建的各种玩乐设备也都没有人去玩了。

这一次反而是我们被动赢了,要不是徐村搞出这幺蛾子,还真是一时半会儿搞不定他们。

几天后,徐斌再次找到我,做个中间人,想把徐村的一些设施卖给我们。

“我们的农家乐一个客人都没有,亏惨了,之前徐村还有很多摆摊的,现在一家也没有。”

我问:“你们都打算卖给我们什么啊?”

“空调,还有几辆大巴车,家具,床什么的有很多呢。”

“把能卖的全都拉到我们村吧,我们全都要,只是价格不能给你们太高。”

徐斌说:“你能买下,就是帮了我们大忙啦。”

说完这个事,徐斌出了海底捞的门,从他的车上提下来两只大袋子。

徐斌放在我面前,笑道:“潘哥,以前我是有眼不识泰山,我目光短浅,你别放在心上。”

这话的意思我听出来了,他这是又想回到群庙村投资。

他送给我的这两只大袋子里有烟有钱有酒,价值至少十万块钱。

徐美荣坐在我旁边,催促道:“打开一瓶啊,你俩喝点。”

徐斌急忙拿出一瓶飞天茅台打开,给我倒一杯。

徐斌笑道:“潘哥,你啥时候再建下一座庙啊?”

我们村其实不缺投资者,但也要适当的控制着, 资产过剩,客流量不高,那就是注定失败。

群庙村主打的就是寺庙,太商业化会让信徒们失望。

“正在筹划当中。”

“我能投资吗?”

“再说吧。”

徐斌端起酒:“哥,我敬你一杯。”

这一声哥叫我的很迷糊,以前都是叫潘哥,这一声哥着实亲昵。

显然这家伙说把我当成姐夫了啊。

我也在想下一座庙要建什么庙。

我们村有三清宫,大佛寺,钟馗庙,包公庙,城隍庙,财神庙,娘娘庙,童子庙,菩萨湖等。

我建的庙和之前群庙村的那些庙很不同,因为那个时候的庙宇都很小,甚至有的庙就是一间房子那么大。

晚上,我和徐美荣在床上聊起关于庙的事情。

接下来的庙要怎么建?为哪一位神仙建?

我俩深入的探讨半夜。

翌日,我们探讨出了结果。

准备在群庙村建一座大型的土地爷庙。

国内很多土地庙都很小,都是自发的建设。

而我要建的就是一座大型的土地庙,土地爷庙又称福德正神,在曾经的老支书给我的那本测绘图里就有记载。

我们村以前有一座土地爷庙,当时日本鬼子扫荡到我们村,村里的人就躲到土地爷庙,等日本鬼子扫荡到土地爷庙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要死了。

却没想到日本鬼子推开门看到的是空荡荡的庙,并没有发现任何人。

这个传说在方圆几十里都知道。

徐美荣负责设计土地爷庙,我这边负责找地,筹备资金。

土地庙初定的是10亩地的面积,我想着是使用可耕地,但是难度很大,需要去土地局审批。

如果是拆迁村民的房子,村委会又要花出去一大笔拆迁款,好处就是距离我们群庙村的商业中心比较近,距离其他的庙很近,这样游客们逛起来很方便。

权衡之下,我还是决定拆迁。

地址,我选择在距离菩萨湖最近的一片住宅区,大概有15家,毗邻钟馗庙,包公庙。

我约谈了这15家村民。

我让苏勤给他们倒上茶,开始商量拆迁的事情。

我还没开口呢,一对年轻夫妇便开口了:“潘哥,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在商业街给一套门面,我们不要钱都可以。”

一套门面房就是两层,做生意和入住。

但这不归我们村委会管,那是人家周姐的,更何况随着我们村的名气越来越大,Gdp越来越高,商业街的那些门面房也水涨船高。

不过这对年轻夫妻的房子是新盖的,五年前才盖的,当时盖起来装修好也花了五十多万呢。

我说:“这样吧,我在童子庙附近给你们一个摆摊的地方,不收取任何费用,那块地方就只有你们可以摆摊,另外再给你们一套商业街楼上的房子,差不多有50平米。”

当时商业街建的时候,并不打算出售住房,现在随着拆迁的房子越来越多,村民们无处可去,只能去那里买一套廉价的50平米房子。

不过我们村的村民大多都有两三块宅基地呢。

没想到,这对年轻的夫妻当即同意了。

我不由得赞叹道:“还是年轻人好说话,有远见的目光。”